大发app -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共创行业新价值
大发app0827-05-04

端牢中国饭碗 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人民观点)

  ——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②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 ,盐碱地多达69.72万亩 。近年来 ,当地依托科技创新,在良种培育、盐碱地种植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国家级耐盐碱种业应用示范区,大豆新品种“齐黄34”实现平均亩产329.3公斤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科技种田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粮食安全 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 的头等大事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 ,国家粮食安全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才有基础;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 是真理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各项举措扎实有效,广大农民辛勤耕耘,大国粮仓根基稳固。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 是政策好、科技强 、人努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 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

  今天 ,我们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 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但也应清醒看到,当前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更大 、任务更重。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国内稳产保供 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 的不确定性 。

  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耕地 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耕地家底并不丰厚,以占世界9% 的耕地 ,养活世界近20% 的人口 ,人地关系紧张是基本国情。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才能把有限 的耕地资源用足用好。种子是农业 的“芯片”。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短板 ,其中最大 的短板就 是种子。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 ,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才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种源自主可控 。新征程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制度 ,打好种业翻身仗,方能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

  保障粮食供给 ,还要着力调动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主体 是种粮农民 。近年来,从落实国家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 ,到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 ,再到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一系列好政策进村下田 ,稳预期 、增效益 ,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严格考核 ,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才能更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新征程上,我们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确保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把中国人 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减少粮食损耗 是保障粮食安全 的重要途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 的14%。在我国 ,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减损就 是增产 ,降耗就 是增收。中办 、国办印发 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 ,到2025年 ,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还要树立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新征程上 ,我们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推进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坚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定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 、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筑牢坚实基础。(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评论部)

大发app

热评丨新年喜看新活力,提振信心在行动******

  今年元旦假期 ,各地消费复苏回暖趋势明显。元旦小长假,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08万人次,较去年11月份日均旅客发送量增长109%;“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首日 ,全国网络零售额452亿元,比去年年货节首日增长6.5% ;不少餐馆再现门庭若市、排队等号 的场面 ,故宫博物院、北京环球度假区等景区也重现如潮 的人流 。

  告别不容易的2022年,2023年元旦假期的复苏势头,给今年的经济形势开了个好头 。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消费节点,城市 的“烟火气”归来了,人们“出门转一转” 的热情提升了 ,而这背后则 是社会经济恢复常态 ,进一步繁荣发展 的内在动力与强大意愿。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 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恢复堂食 、跨省旅游等一系列措施 ,让人们沉积已久 的需求得到释放 。更重要的是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 ,对幸福的追求没有变。

  社会心理 的预期 ,离不开实实在在 、求真务实 的行动。有 的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让市民游客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 ;在国家继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的基础上,有的地方出台促进汽车消费 的惠民政策;正值年货消费高潮 ,线上线下丰富多彩 的购物节 、打折促销活动,不断优化消费体验 ,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物” 的愿望 。真招数、巧办法正在相继出台 ,激活民众的消费意愿和需求。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是促进经济稳步快速回升的又一个重点 。

  连日来 ,各地出台诸多惠企政策 ,增强市场主体信心,直指“拼经济”目标。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专门召开企业座谈会 ,与企业家一起谋划经济发展,为企业纾困。政府通过组织企业集中签约大项目 ,组团出海揽订单 ,积极开拓维护市场 ,抢抓外贸发展先机 。有的地方还鼓励企业给外地员工发放新春红包,以缓解春节前后用工难题 。

  在增强企业信心、出台务实纾困政策 的同时,也要对经济修复的复杂性有足够估计 ,付出更大努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保护企业产权,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

  元旦消费掀起小高潮,工厂车间忙碌有序的场面再现,再次验证中国经济韧性强 、潜力足 、回旋余地广 ,长期向好 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只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我们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

  (文丨王钟 的)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