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发welcome - 大发welcome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大发welcome - 大发welcome

来源 :大发welcome2021-01-08 17:48

  

大发welcome

【科学 的温度】如何撬开震后灾害 的“盲盒” ?******

  中新网成都1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滑坡预警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十余年间 ,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如何从无到有,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中国地灾防治如何走到世界前列 ?

  围绕上述问题,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接受中新网专访 ,对此进行解读。

范宣梅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 唐启浩 摄

  有哪些因素可能诱发震后地质灾害 ?

  范宣梅介绍 ,余震与降雨是诱发震后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强震刚发生完,震区容易发生较强余震。在余震影响下,一些在主震中震松 、震裂的山体和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可能还会发生二次滑坡 。同样 ,震后强降雨 ,也容易导致震区发生二次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为了预测这些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 的“三查”体系。

  “我们除了大范围搜集卫星遥感数据,还会在雨季前后 ,对一些重点区域加强监测 。”范宣梅表示,如果“9·5”泸定地震震区在2023年发生强降雨 ,那么磨西沟、湾东河 、海螺沟等区域将有较大概率发生泥石流灾害 。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团队正准备在几条重点流域布设监测仪器,观测降雨量、沟道里的泥位、水位以及坡体上地震诱发滑坡堆积体 的稳定性 。

工作中 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工作中 的范宣梅 。 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要建立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十余年间,范宣梅团队前往“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 、“8·3”鲁甸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等地震救援第一线 ,搜集宝贵的影像和数据 ,并基于全球50余次地震诱发 的40多万条灾害数据 ,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 ,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主要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了汶川,而不是当时受灾最严重 的映秀、北川。这 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及时、全面的卫星数据去在震后第一时间获取灾情灾损信息。”范宣梅指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最大的用途,就 是填补震后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的信息空白 ,给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支撑和决策信息。

地震诱发滑坡智能预测模型 。 受访者供图地震诱发滑坡智能预测模型 。 受访者供图

  范宣梅介绍,卫星不会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摄地球某一个固定点位 ,而 是不断围绕地球旋转。如果泸定地震发生时 ,有一颗卫星恰好正在震区上方,那么这颗卫星可能拍下受灾情况 。如果不凑巧 的话,那么就需要等这颗卫星下一次再转到泸定地震上方,才能拍到震区受灾影像 。甚至有时候 ,一张好的卫星影像拿到时 ,距地震发生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如果完全依赖卫星数据去评估震后灾情 ,大概率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范宣梅表示,地震诱发滑坡预测模型可以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根据本次地震信息,快速判断哪些地方地质灾害最为集中,哪些地方房屋道路受损最严重,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前往最需要救援的位置。

工作中 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工作中的范宣梅。 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研人员如何撬开震后灾害的“盲盒” ?

  范宣梅介绍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中国科研人员将卫星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防灾减灾相结合 ,最终撬开震后灾害 的“盲盒” 。

  范宣梅透露,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目前正进行地震灾害链相关 的科研攻坚 。如果震后滑坡和泥石流形成 的堰塞湖-溃决洪水 ,可能影响到下游上百甚至上千公里 的范围 。目前科研人员正研究如何更好预测灾害链 的发生 ,避免因灾害链可能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

  范宣梅表示,近年来无论 是中国科研人员在地灾领域的经验还 是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未来应把防灾减灾领域的中国知识 、中国智慧输送到国外,以帮助更多人 。(完)

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举行******(边会现场讨论环节) 王健龙 摄边会现场讨论环节。 王健龙 摄

  中新网马德里12月10日电 马德里当地时间9日 ,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界、业界和学界人士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中国角“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上围绕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 、传播干预低碳消费、融通气候与健康传播等议题各抒己见 ,展开了热烈讨论 。

  此次边会由中国新闻社、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这也 是中国新闻社连续第七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举办该主题边会。

  本次边会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张志强主持主题发言、中新社经济部记者夏宾主持圆桌讨论。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夏宾 摄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夏宾 摄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在致辞中表示,做好气候传播必须认清气候传播本身的特点,其大环境与其他传播不同,气候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很难以从切身感受得到系统认识 。低碳行动和能源转型 的难度较大 ,对于传播工作也带来一定困难 。

  同时应注意到气候传播 的国际合作也存在困难,各方在传播时难免带有自己 的利益,这其中 的传播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把握 。

  下一步气候传播应该怎么做?孙桢表示,首先,要做气候传播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多边主义 的重要性;其次 ,讲清楚适应气候变化的故事、讲清楚气候变化 的灾害,加强采取行动 的紧迫性;第三 ,做好信息的传达工作,把做气候传播 的身段放下来,回到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 夏宾 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夏宾 摄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表示 ,过去十年,中国的气候传播从零开始 ,逐渐成长 。未来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总结气候传播规律,打造气候传播工具箱 ,更好地指导气候传播各行为主体做好气候传播,并面向中小学学生,特别 是大学生开展气候传播教育。

(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 夏宾 摄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 。夏宾 摄

  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认为,当前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紧迫感 的认识实在不够。

  “图片分析没有用 、预测没有用 、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对比没有用、气候变化带来 的灾害 的照片没有用 ,所有东西都不能让人们警醒起来 。”他呼吁,每个人都不能事不关己地坐着,必须站起来去对应气候变化。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 夏宾 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 。夏宾 摄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认为,气候变化并没有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 ,这 是人们不愿意采取措施 的一个主要因素。温室气体排放是工业发展的伴随结果之一 ,过去的人们并没有预料到未来会产生如此的严重后果。一些民众倾向于利用这场危机 的原因和后果的不确定性,产生“过度乐观”的态度 。

  他还指出,许多人认为气候变化 是潜在 的 、遥远的。2018年,一项关于公共政策优先事项 的研究中 ,大多数人认为恐怖主义 ,教育和经济等问题是最重要 的问题,分别有73%、72%和71% 的人认为是最重要 的议题 ,而气候变化在名单上 的优先级接近最低,只有46%的人认可它 的重要性。

  “看不到明显成果、缺乏成就感 的情况下,坚持采取行动缓解气候变化是非常困难 的 。”黄南松说 。

(世界银行碳市场和创新部门项目经理普提) 夏宾 摄世界银行碳市场和创新部门项目经理普提。夏宾 摄

  世界银行碳市场和创新部门项目经理普提谈到了传播碳定价 的重要性。他指出,关键利益相关者快速成为政策支持倡导者,同时获取了对政策的宝贵反馈,在预期和效益 的推动下 ,传播碳定价愈加重要 。

(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 夏宾 摄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 。夏宾 摄

  如何走向低碳生活 ,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指出 ,可通过减少浪费型消费 、选择高能效产品及寻求转化模式来实现。

  在传播低碳生活方式上 ,荆卉建议 ,建立“低碳消费” 、“高品质美好生活”和“可持续增长”的关联 ;把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与人们对当下 的关注点相结合,聚焦“此时此刻”;基于价值观进行信息设计,尊重利益诉求 ,提供能够满足利益诉求的低碳选择;传播具体的、系统性的行为指导;把握有理性更有温度同时贴近生活、时尚、共创 的调性 。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气候应对处副处长张嫄) 夏宾 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气候应对处副处长张嫄 。 夏宾 摄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气候应对处副处长张嫄指出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发展的价值是毋庸置疑 的 ,这个价值和意义的内涵也 是丰富和多方面 的。不同的参与主体 ,包括政府、企业 、机构、个人 ,在不同 的参与环境中,如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 、要解决的排放问题以及减排的路径选择,对公众参与会产生不同 的需求,因而采取不同 的目标导向和政策工具 ,导致相应 的行为表现和效果也不尽相同 。

  “因此,从强化公众低碳意识 、理念到采取具体行动 ,国内外不同城市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发展 的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 的。”张嫄说。

(守望地球理事会理事长谌良仲) 夏宾 摄守望地球理事会理事长谌良仲 。夏宾 摄

  守望地球理事会理事长谌良仲表示 ,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基于科学和经济上可行的方案 ,而制定科学和经济上可行的方案,必须基于长期的野外监测 的基础数据 。野外科研和监测,贵在长期坚持 ,而野外监测 的现场第一手数据的采集 ,需要大量 的人力物力,既耗时 ,又昂贵。公众科研为业余科学爱好者找到贡献自身力量 的途径 ,为科学研究动员了大批承担日常基础工作 的人手 ,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 的解决思路和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 。

(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 夏宾 摄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 。夏宾 摄

  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说 ,提高气候传播要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领域 的关注 ,可通过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知识 的传播 、增强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注。

  在圆桌讨论环节,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刘强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主管王彬彬 、广西大学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海荣、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运营总监汪燕辉 、美国环保协会多边气候战略主任兼首席顾问AlexHanafi对中国气候传播 的效果 、中国气候传播 的经验及学校 、媒体、政府如何联手进行气候传播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探讨 。(完)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大发welcome国家版权局: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突破6万亿元
2024-07-16
大发welcome四闺蜜首秀小S最显老?
2024-01-15
大发welcome 一加7Pro欧洲售价曝光 定制屏幕/皇帝版售价超6000元
2024-06-13
大发welcome拎稳“油瓶子” 我国大豆迎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
2023-11-12
大发welcome格林:3年前降薪就在等KD
2024-05-31
大发welcomeiPhone XR正规途径返厂维修换被成官换机
2024-07-23
大发welcome“苏大强”当老师?周迅出席倪大红公开课 眼神专注侧颜清瘦
2023-12-22
大发welcome美国将拼多多淘宝列入"恶名市场":称侵犯知识产权
2024-05-25
大发welcome王金平宣布访陆祭祖:共同血脉不因族群党派改变
2024-06-08
大发welcome《问道》13岁周年大服开启
2024-08-08
大发welcome《纪元1800》评测:迎接工业时代的洗礼
2024-03-26
大发welcome刘诗诗顺产金牛座男娃
2023-11-12
大发welcome5个小贴士帮你重新振作
2023-12-20
大发welcome悲痛!星际争霸2中国首个世界冠军刘...
2024-02-15
大发welcome面对难民的情怀与现实
2024-08-03
大发welcome特朗普高调出征迎战希拉里
2024-01-12
大发welcome法国铁路推新举措:速度更快价格更低 售票点更多
2023-12-19
大发welcome劫匪开皮卡撞破大门 盗取ATM机后扬长而去
2024-07-23
大发welcome木耳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功效
2024-04-01
大发welcome 画下梦境 乘着风去旅行
2024-01-03
大发welcome驻爱尔兰使馆:防电信诈骗
2024-01-01
大发welcome吴谢宇友人:他追女生时一直用化名 想当“小三”
2024-08-10
大发welcome 波音客机又出事!空中起火 发动机不断喷出火焰
2024-02-02
大发welcome法军舰穿台湾海峡闯中国领海 张召忠:就为讨好美国
2023-12-31
加载更多
大发welcome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