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55世纪
55世纪2021-11-25

55世纪

气候江湖 的小气候与大格局******

  着急 的古铁雷斯

  即便 是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亲自上阵 ,敦促各方在马德里达成全面气候治理方案,但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显然是过于着急了 。

  既要就《巴黎协定》第6条实施细则(通过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力度的制度安排)进行谈判,又要对2020年前实施和力度情况进行盘点 ,还要开展“华沙损失与损害国际机制”评审,同时要解决气候资金这个老大难问题。多目标 、无重点的齐头并进 ,使谈判进一步复杂化 。

图片来源 :联合国气候大会官网图片来源:联合国气候大会官网

  而没有经验的大会主席施密特,因身体原因无暇他顾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没有担当的美国,缺少建设性的欧盟 ,灵活性不足 的巴西……诉求的高度多元和“大佬” 的缺乏 ,让气候 的江湖在马德里陷入僵局 。

  延期40多个小时后,201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1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落下帷幕 。最漫长 的气候谈判记录 ,没能换来满意 的会议成果 。

  虽然以多边主义推进气候谈判得以坚持 ,“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及其他30多项决议被大会收入囊中,但关键 的《巴黎协定》第6条实施细则未达共识 ,碳交易机制未取得实质成果。

  主要议题的流产,使得成果清单缩水 。这份有限协议 ,辜负了各方的期待。

  意料之外,意料之中

  事实上 ,这个结果也不意外。每年年末 的这场近200个国家 的集结,不过是国际气候谈判多边进程 的一个缩影。

  无论 是“大年”还是“小年”,谈判延时似乎 是不确定的气候谈判中最确定的事 。由于纷争而导致无法达成各方满意的成果或留待下年继续讨论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这就 是多边机制——需要谈判各方达成一致 ,才能通过相关决议 ,最终实现“人人都不满意,个个都能接受”的结果。看上去低效,却又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用“灾难性 的”“极度平庸”等情绪化 的词语 ,来给马德里气候大会盖棺定论,似乎有失公允 。

  不如让我们拉长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看看全球气候治理这个江湖。

  《巴黎协定》的政治遗产

  自1992年以来,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巴黎协定》 ,一条不变的主线, 是围绕“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 ,以及与之密切相关 的资金和技术解决方案。

  近些年气候谈判经常陷于焦灼,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共同的责任”被过度强调,而“有区别 的责任”被选择性忽视。

  当然 ,也有不断变化的趋势 ,我们不妨称之为“巴黎协定遗产” 。

  这个遗产之一 ,便 是谈判成果 的达成从自上而下 的约束性减排目标规定(如《京都议定书》对公约附件一缔约方 的定期量化减排要求),逐步转为自下而上 的国家自主贡献(《巴黎协定》 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 。

  在这个进程中,虽然“共同但有区别” 的原则依然体现在目标 、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但国家作用及其区别责任在弱化,非国家主体(如省州、城市)的作用在提高 ,全球气候治理结构正在起变化 。

  形成新 的治理体系和秩序需要制度 、规则、程序等 的全面构建,以及相应时间 的调校与和适应 。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到底 是什么样的模式,眼下似乎并不清晰,但多元共治应当 是基本共识。

  气候领导力下降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反对力量影响增加 ,气候领导力在降低 。

  在多边机制中,需要各方共识才能达成一致 ,反对力量历来扮演重要角色 ,气候江湖里的攻守 是常态 。

  在《巴黎协定》 的谈判过程中,用“双边”促“多边”既 是鲜明的特色 ,也是基于实际 的策略选择。

  中国 、美国以及欧盟、基础四国 、“77+中国”等主要利益集团 ,通过各种双边磋商优先达成共识和协议 ,从而为进一步的多边谈判奠定基础 ,继而以相关 的协议框架促成多边成果 的达成。

  这是《巴黎协定》谈判的重要遗产 。

  然而 ,随着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强化了自身及与其立场相近国家的反对势力,其影响日益显著,加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众多国家主要谈判代表更迭,增加了未来气候政治和谈判 的不确定性 。

  “国家利益至上”与“同一个地球”的气候观迥然不同 ,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的回潮对《巴黎协定》落实形成巨大阻力 。

  发展新背景不容忽视

  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气候变化谈判的实质是发展权问题。实现发展与保护气候 的微妙平衡 ,是多边机制达成的关键 。

  发展问题就在眼前 ,制约发展的因素愈发凸显,发展中国家 的发展诉求十分迫切,发达国家民众对福利 的减损也非常敏感 。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平台期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发展平滑经济社会变化恰恰与应对气候变化出现方向上的不一致 。

  与此相对,气候变化问题是基于科学的研判 ,其应对不同于一般常规污染控制, 是一项极其复杂 的系统工程和全球性议题 。

  需要充分考量经济社会 的结构性变化 ,需要转变生产 、消费和贸易方式 ,建立低碳 、循环、可持续 的新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交通和基础设施结构、土地使用等方面 的一系列变革 ,并且需要全球范围有机协调 的一致行动 。

  在应对气候变化 的谈判中,参与方 的利益一致性 是难以解决的多元方程式 ,即期发展权被置于放大镜下,远期权益却浓缩成远处地平线的若干个小点 ,前者 是国家利益主张,后者是全球共同关注,二者博弈的力度显然不对等。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方面其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直接关联 ,或者说 是与对应的化石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并没有脱钩 ,发展方式决定了大幅度降低排放即便有理论上 的可能性 ,实践中需要做出的牺牲之大无法忽视 。

  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还要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 的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相对严重的产业,在缺少必要资金技术支持条件下,实现绿色发展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保护主义抬头 、民粹主义盛行,及其引发的贫富分化、产业链断裂或重置 、能源安全、消费降级等问题,都在影响着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 。

  探索改革和创新模式

  应对气候变化 是个世界性大命题。硬币 的一面 是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等危机 ;硬币的另一面 是人的需求,尤其 是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

  解决大命题,需要政治意愿 ,需要一往无前,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着眼大局 。但最需要 的,或许是跳出气候江湖 的小气候。

  从全球社会经济 的转型发展入手,促进全球及各利益相关方 的发展与保护共赢,创造能源低碳转型和气候韧性发展的新格局和新路径,才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正道。

  在探讨责任机制的同时,首先需要解决参与方 的利益 ,利益平衡是责任落实的前提。

  强化利益分享不 是“诗与远方”的愿景勾勒,而 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实际担当,且发达国家要率先垂范 。

  发展中国家 的民生问题如何能在应对气候变化 的国际协调机制中得到有效保护 ,如何让先发展 的国家给迫切需要发展 的国家腾挪出必要的“气候预算” ,以及新能源如何在成本上和能效上优于化石能源等,都是日程表上 的优先事项 。

  近年来绿色气候融资 的发展 、气候治理结构的转变 、商业及投资模式的创新 ,以及技术进步 ,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机遇。

  此次气候大会期间 ,欧盟委员会提出 的《欧洲绿色新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许下了让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碳中和大陆”的承诺 。

  而中国的改革发展、能源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领导力也令世界充满期待 。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 的绿色转型 ,将为中国乃至世界 的能源革命、气候韧性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

  期待格拉斯哥

  马德里气候大会已成过去。气候 的江湖依然喧嚣 。

  马德里不相信眼泪。气候 的江湖要形成大气候,需要政治雄心 ,需要全面行动 ,更需要合理机制 的保障 。

  格拉斯哥期待奇迹 。因为我们相信 ,气候的江湖 是个大江湖 ,也 是一盘事关人类未来和文明重塑 的大棋 。(俞岚)

楼市出现积极信号!多地二手房市场率先回暖******

  低迷许久的楼市出现积极信号——多地二手房市场逐步回暖了。

  近日 ,多家机构发布1月楼市数据,均显示二手房先于新房明显回暖 。比如贝壳研究院称,1月上旬50城日均带看量较12月增加22% ,北京、石家庄 、廊坊及天津等地增幅均在40%以上 ;日均成交量较去年12月日均增加39% ,廊坊 、北京等地日均成交较12月翻倍。

  业内专家认为 ,此轮房价下跌已经到底 ,未来将从核心城市开始逐步企稳回升。二手房一旦活跃起来,就能对新房产生带动作用。一些城市出台了鼓励卖旧买新的政策 ,卖一买一按照首套房执行,对换房改善也采取了退税优惠 ,这些政策将在新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手房市场低谷回升

  去年以来 ,楼市出台了千条调控政策 ,但新房市场反应平淡 ,至今都未见明显回温 。与之不同的是,二手房市场自去年12月便有所回暖,进入2023年趋势更加明显 。

  贝壳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放开初期 ,二手房市场的交易量有明显反弹,重庆、西安 、广州 、武汉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环比恢复。

  房价持续下跌的势头也得到缓解 。去年12月贝壳5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约1% ,跌幅较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下跌城市个数较上月减少5个 ,沈阳、贵州 、烟台等城市环比止跌转涨。

  进入2023年1月上旬 ,二手房市场继续走暖,带看等多个先行指标明显回升,50城日均成交量较去年12月日均增加39%,廊坊、北京等地日均成交较12月翻倍 。

  同时 ,作为代表房价走势的先行指标,1月贝壳二手房景气指数结束了长达16个月的不景气 ,突破20,这表明后续二手房价格将止跌。珠三角 、长三角城市群二手房景气度突破20,珠三角区域已经逼近30 ,预计后期价格止跌走稳动力更强。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尽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底部早就出现 ,但“市场底”迟迟不肯出现 ,主要原因 是三重压力 :一是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担忧 ,二 是房企交付风险 ,三 是对房价大幅下降的担忧。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三年看 ,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他表示 ,通过对2020~2022年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房价盘点发现 ,2019年12月起 ,重点50城房价上行周期共20个月,累计涨幅11.4%;下行周期17个月 ,累计降幅11.1%。重点50城房价指数目前已跌回三年前水平,疫情前期货币外溢带来 的刺激效应基本出清完毕 。

  经过三年疫情考验,不同城市房价 的涨跌不一 ,50城中房价上涨 的城市有18个 ,最高涨幅41.1%,平均涨幅13.5%;房价下跌的城市有32个 ,最大跌幅16.4%,平均跌幅8.3% 。尽管大多城市房价下跌,但一线城市、长三角、大湾区、成渝都市圈 的房价依然比3年前有稳定上涨。

  许小乐认为,这轮房价下跌已经到底,未来将从核心城市开始逐步企稳回升 。四季度以来,购房者的心态已出现些许变化 ,计划在未来半年内购房的比例显著回升,其中二线城市半年内有购房计划 的比例达到21%,置业需求更偏向离市中心近、房子大一些。

  中银证券研报也显示,二手房市场正全线回暖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6日,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 98.4 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9% ,同比上升 24.2% ;今年1月7日~1月13日 ,15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 136.6 万平方米 ,环比上升19.9%,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均上升 。

  不过将时间轴拉长 ,当下二手房市场仍处于低谷回升阶段 。浙商证券数据显示,近一周(1.7~1.13)18城二手房成交面积352.1万平方米 ,处于2020 、2021 、2022年 的下游水平 。

  楼市企稳具备有利条件

  与二手房市场走势不同 ,当下新房市场仍寒意阵阵 。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 ,2022年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4.3%和26.7%,创历史同期最大跌幅 ,比2014~2015年库存高压期 的跌幅都要大 。

  房价方面 ,2022年全年,商品房均价下跌了3.2%,已连续11个月下跌 。70城数据显示,新房和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6个月环比下跌 ,新房和二手住房同比分别连续9个月和11个月下跌 。

  2022年 ,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下跌10%,创下年度最大跌幅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上一次楼市开发投资承压 ,还是2015年去库存时期 ,彼时开发投资仍旧增长1%,2022年楼市 的压力是史无前例 的 。

  在他看来,2022年 ,由于房价下跌、买房动力不足,资金链紧张等 ,金融机构纾困地产 的意愿不足 ,因为资产价格没到底 ,也担心风险 。于是 ,开发商不得不降价促销 ,而且力度越来越大。由此,形成了供需两端相互弱化 的循环 ,导致行业全链条下滑 。

  不过,作为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仍有望回温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于17日表示,初步判断2023年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拖累不会比2022年大,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

  同日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一要稳预期 ,坚持房子 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强政策 的精准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 ,努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 、价格基本稳定 ,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住宅产业发展相协调 ,严控投机炒房。

  二要防范风险 。“一头”抓出险房企,帮助企业自救,同时依法依规处置 ,该破产 的破产,该追责 的追责 ,不让违法违规者“金蝉脱壳” ,不让损害群众利益 的行为蒙混过关 。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做好保交楼工作 。“一头”抓优质房企 ,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企、民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三要促进转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 ,继续实行预售 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要形成房屋安全长效机制,研究建立房屋体检 、养老 、保险等制度 ,让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有依据、有保障等等。

  李宇嘉表示 ,2023年 ,一边要稳定楼市,一边要纾困企业,一边要保交楼 。这三项工作,目前都面临着巨大 的挑战。保交楼进入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都 是存在资金硬缺口的 。疫情后 ,民生 、预期都要休养生息 ,怎么尽管稳定下来 ,2023年的工作仍旧艰巨。

  不过 ,随着需求端政策加快落实,符合条件的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下调,一二线城市政策空间不断释放 ,更多核心城市的信心有望回升 。中指研究院认为 ,若各地政策执行到位 ,房地产市场最早或在二季度企稳 ,乐观情形下 ,2023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或小幅增长,价格逐渐趋稳。

  许小乐认为 ,预计2023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入市 ,供求关系恢复平衡,市场交易量价迎来温和修复,上半年房价逐步企稳回升 。不过,取消行政性干预,意在恢复市场调节机制,并不 是鼓励加杠杆炒房。在“房住不炒”政策框架下 ,市场会向中枢水平靠拢 ,不会出现报复式大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