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 - 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广东春运的“摩托大军”去哪儿了?高铁一开就锐减近20万人******

  “摩托大军”去哪儿了

  对于常年关注广东地区春运的人而言 ,“摩托大军”不是个陌生 的词语。但是,今年春运期间,在广东佛山、肇庆等往年“摩托大军” 的必经之路上,浓烟滚滚 、轰鸣震天 的摩托车长队已然消失 。

  这些思乡心切 、甘冒风雪 的归家人 ,去了哪里 ?

  在没有高铁 的春运年代,运力紧张 是广东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常态。因为春节火车一票难求 ,相当一部分广西籍外来务工人员 ,只得选择结伴骑摩托车返乡。相同的时间 、相同 的路线 ,让他们会聚成了一支浩浩荡荡 的“摩托大军”。

  2012年春运 ,“摩托大军”开始兴起 。当年“摩托大军”总数超过30万人。为确保“摩托大军” 的安全 ,当地党委政府甚至动用了警车为他们开路。2014年春运 ,“摩托大军”达到鼎盛,一度逼近60万人 。广东肇庆等地每天安排1000多名工作人员 ,为其提供引导、救助 、餐饮等志愿服务 。但即便全力保障 ,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也总是与“摩托大军”如影随形。

  2014年年底,贵广、南广高铁开通,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年春运 ,贵广 、南广高铁每天运力可达3万人 。高铁一开,当年“摩托大军”就锐减了近20万人。

  作为曾经“摩托大军”中 的一员,在广州务工 的王慧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坐汽车回广西宾阳老家 ,票价200多元 ,要10个小时才能到家;骑摩托车回家 ,成本虽然只有坐汽车的一半,但要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家,既辛苦又不安全 ;而广州至南宁的高铁票价是169元,4个小时就能到家 。选择一目了然 。

  记者从广铁集团了解到 ,今年春运,南广、贵广高铁的运力创历史新高,每天可运9万多人。从2015年春运开始 ,广铁集团还联合广东 、广西两地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 ,开行了“摩托大军”高铁返乡专列 ,希望引导人们选择更加安全便捷的方式返乡过年 。

  在深圳某电子厂工作的周光荣 是一名退伍军人 ,摩托车曾 是他过年回家的主力工具。“以前,我们桂林在一个厂打工 的老乡,基本上都是骑车回家 。今年 ,老乡们都劝我不要骑车了 ,太危险。我现在每个月工资5000多元,没什么想不通的 。回家路上当然安全第一 。”坐在D2904次高铁上 ,周光荣笑着说 。

  对于那些依旧选择了摩托车回乡的人们而言,虽然人数越来越少 ,但一路上享受到 的服务一如往常。春节前某一天,在佛山一高速路口的加油站旁,几名骑摩托车返乡人员边聊天,边等候免费加油 。加油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由中石化和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发起的“情暖驿站 满爱回家”爱心公益活动 ,今年还在照常进行 ,只是前来加油 的人越来越少了。

  满载着613名在粤务工人员 的列车 ,缓缓驶出站台。透过车窗,可以看到一位乘客正出神地望着窗外 ,似乎并不吝于拿出点时间,来享受踏上归途后的片刻惬意 。

  (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本报通讯员 曾勇)

55世纪官方网站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

  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 ,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 。想去三 、四线城市以及小县城 、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 ,但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 的数据显示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 ,比2022届增加82万人 。

  高校毕业生倾向三 、四线城市为什么会呈上升趋势 ?对于超千万的毕业生群体来说 ,这 是否会成为一个新信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

  一、二线城市仍 是首选

  家住河南郑州 的刘燕在大学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正在准备参加当地 的教师招聘。她说:“肯定还 是想优先考一 、二线城市 。如果没考上,考离家近的三 、四线城市也能接受。”

  “毕业生刚走出大学校门 ,尽管不能全面理解城市等级和职业生涯 的关系,但总能判断出在各类城市就业 的长短期收益差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副主任魏国学表示 ,进入一线城市会面临激烈竞争 ,薪资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方面可能并不友好,但可以预期更高的发展上限和更广阔 的职业空间,在跳槽或者失业时的回旋余地更大 。毕业生到三 、四线城市求职 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也存在劳动力市场规模小 、制约长期发展空间 的局限性 。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做出选择 ,本质上都是在权衡职业生涯 的长短期利弊,并非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再。”魏国学坦言 。

  虽然,在三、四线城市就业的意愿增强 ,但蓝皮书显示 ,2021年,想去北上广工作 的大学生占比34.1%,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 的占比39.27%,合计超过70%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依然倾向于“传统”大城市 。

  魏国学分析 ,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从未停止增长,职场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 ,加剧了已然激烈 的竞争 。因此 ,当毕业生觉得长远 的预期收益难以抵消短期竞争带来 的损失时,到三、四线城市 的意愿就会增强 。

  以家乡为参照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家住济南的赵禾马上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 ,他以家庭所在城市为最低标准进行择业 。“除非是公务员外派,不然去别的三、四线城市不如在老家工作。”

  不愿离开家乡 ,是不是代表着这届毕业生更加“佛系” ?

  “对毕业生而言,没有比老家城市更熟悉的参照系。”魏国学坦言 ,毕业生离开故土到陌生 的城市工作 ,除了要适应当地环境,还需重构社会网络 ,在短期可能得独自承担困难及风险 ,这些事项看起来很微妙 ,但对个体而言意味着成本 ,如果就业城市的收益低于家乡城市 ,远走他乡工作肯定 是个亏本 的决策 ,理性的毕业生会尽力避免。

  魏国学说:“对比城市间就业优劣 的难度非常大 ,主观性很强,部分结论甚至 是道听途说,以家乡为参照进行比较 是一种理性行为 。”

  选择就业城市并非一锤定音

  近期,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陆续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 ,高校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3%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稳定 ,并且呈现出扎根西部 的趋势 。其中 ,西安交通大学到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占比为59.52%,上海交通大学赴中西部就业 的学生比例也创历史新高 。

  和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一致 ,蓝皮书也显示出近三年 的大学毕业生倾向到三 、四线城市就业 的趋势。2018年 ,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 的比例为7.29%,到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1.77% 。

  “有几个关键因素对毕业生影响较大 ,带动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三 、四线城市 。”魏国学分析 ,城市边际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强度此消彼长,一线城市逐步趋于成熟定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释放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速度同步趋缓,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等门槛要求提高,求职竞争日益激烈 ,三、四线城市虽然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速度较快 ,利好就业并舒缓竞争。

  “数字经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距离和区位对职业生涯 的影响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创造了大量分散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就业岗位 ,毕业生薪资 、机遇 、发展空间与一线城市 的差别并不明显。”魏国学提醒 ,到何类城市就业并非一锤定音 ,而 是多次博弈 。00后等新生代毕业生择业观更灵活,工作转换频率更快 ,无论一线城市还 是三、四线城市,都不可能快速锁定职业生涯,愿意去三、四线城市就业 ,也能重返一线城市。

  (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鲁山青)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