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app - 大发app
大发app2023-01-31 16:05

大发app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谢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 、湖南大学“碳达峰 、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 、能源资源 、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明确将确保能源资源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的重要内容。能源是维系国计民生 的稀缺资源 , 是国家竞争之要素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地缘政治、经济 、科技 、治理体系等正经历深刻变化 ,能源局势将更加错综复杂,威胁能源安全 的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促使国际能源版图深刻变迁。为了有效应对能源风险,我国应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 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 ,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度推进能源革命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既要完善不同种类能源 的供应体系 ,又要在空间上实现能源多渠道供应 。在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目标 的推动下 ,我国正加快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步伐。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高污染 、稳定性强等特征 ,非化石能源具有可再生 、低污染、间歇性 、波动性等特征。未来我国需要逐步摆脱对以煤炭为主 的化石能源 的依赖 ,对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这两类能源要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调剂余缺,丰富不同种类能源 的供应 ,实现绿色低碳 、安全高效 的能源供给。在国际能源贸易领域 ,应稳固拓展与已开展能源贸易国家 的互联互通 ,并积极扩大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贸易合作 ,畅通能源供应通道,拓展能源供应的地缘范围 ,形成多样 、高效和优质的能源贸易网络,“固”“延”“强”“补”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

  宽领域增强能源消费安全。能源消费安全要从能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以及能源安全管理这两端双管齐下。一方面 ,在实施能源消费 的总量和强度双控过程中 ,改变粗放 的能源消费方式,促使能源集约化利用。在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时 ,注重稳定能源价格 ,防止其异常波动导致能源消费 的不稳定 ,增强消费者对能源商品消费 的理性预期 ,增加能源消费的普惠性,保障不同收入水平 的消费者都能持续进行能源消费 。另一方面 ,正确 的能源管理不仅能有效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减少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外部性。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的同时 ,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管理能源的宣传教育 ,引导消费者形成能源 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管理习惯,防止不正确的能源消费和管理方式危害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多维度开展能源技术创新。不断实现能源技术创新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法宝。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能源技术迭代迅速,降低了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促进了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 。但也会由于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还不够成熟 ,导致能源开发、存储、传输、消费等环节依然存在隐性风险。因此 ,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不仅要重点突破制约能源产供销储产业链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 ,还应结合全国各地 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实践,推动能源新技术的本地化,实现能源技术 的再升级与再创新。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 、物联网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促进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加大储能与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能源产业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的支持力度 ,配套提升能源技术装备的安全运维和管理创新水平。

  系统化构建能源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能源治理体系是能源安全保障制度的集中体现 。应坚持能源配置全国一盘棋,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也要发挥好行政管制 的作用,在能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能源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通过市场机制与行政管制的统筹协调 ,一方面不断激发能源企业 的活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更好地激励能源市场主体自觉履行国家战略,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可以通过创新能源监管方式,构建高标准的能源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把握能源开发利用的总量平衡 、优化能源市场监管和能源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职能。通过深化能源领域 的“放管服”改革 ,不断改善能源开发利用的营商环境,畅通能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渠道 ,提升能源服务的安全稳定性 。

  深层次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广泛 的国际能源合作 是防范和化解重大能源风险 的坚实屏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 ,中国是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一员 ,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合作 ,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能源领域 的对话与交流 ,扩大能源投资与贸易 的“朋友圈” 。通过参与建设共同受益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积极构建有利于世界各国能源公平合作的规则 ,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和水平分工体系 ,共建全球能源供需预警与监管平台,联防联控能源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冲击 的传导,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 的能源风险和挑战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5日 06版)

上海网络辟谣 :感染XBB.1.5会大小便失禁 ?权威机构没说过的症状究竟从何而来******url:https://m.gmw.cn/2023-01/04/content_1303244203.htm,id:1303244203

  央视网消息 :据“上海网络辟谣”公众号,一则“XBB.1.5攻击心血管和拉肚子” 的“朋友圈谣言”被截图后广泛传播,让蒙脱石散一夜脱销 。相关传言又出现变种 ,一则朋友圈群聊信息称上海 、北京出现XBB.1.5感染病例“大小便失禁” ,呼吁大家囤积纸尿裤 。上海辟谣平台收到网友留言,希望能核查一下。

  没必要囤积纸尿裤和止泻药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小组通报 ,目前上海所发现 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 ,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对于XBB.1.5可能引发的临床症状,中国疾控中心介绍 ,新冠病毒各个变异株 ,包括XBB系列变异株 ,都会感染肠道黏膜细胞,但 是否出现肠道临床症状和个体差异有关 。对于最近受到关注 的XBB.1.5进化分支 ,并没有证据提示它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的腹泻或胃肠道其他临床表现。

  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表示,“XBB.1.5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 、头痛、喉咙痛 、鼻塞 、全身疼痛 、疲劳和发烧等 ,与当下我国流行 的BF.7等症状几乎一致 。”可见 ,不仅纸尿裤没有必要囤积,蒙脱石散等一些止泻药物也不必盲目囤积。

  在国外权威机构的研究调查中,也都没有XBB.1.5会引发严重腹泻 的论断。具体可以参看上海辟谣平台发布的《上海监测到XBB毒株,到底该怎么预防 ?一篇看懂 !当心有人借新毒株推销》一文。

  对于可能出现的腹泻症状 ,有很多对症治疗的止泻药物 ,包括具有化湿止泻作用 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 、痛泻宁颗粒等。这类药物除了止泻作用外 ,还具有健脾和胃等作用。方邦江说,临床上一般的“病毒性感冒”等也会导致恶心 、呕吐 、腹泻等“胃肠型感冒”症状 ,这 是正常的病理反映 ,不要惊慌,不必杞人忧天 。

  权威机构没说过的症状从何而来

  针对XBB.1.5毒株 ,圈群热传的“拉肚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从何而来?

  上海辟谣平台溯源发现 ,这些“症状”大多来自朋友圈或圈群聊天的推测 ,且发言者不 是权威机构和专业医生 ,转发者也并非来自权威机构或专业人员。

  例如,发朋友圈称“XBB.1.5会攻击心脑血管 、引发腹泻而导致蒙脱石散一夜脱销” 的当事人接受媒体采访承认,“朋友圈的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搜索所得 ,自己总结 ,但 是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事后忘记出处,所以我发了第二条朋友圈说明了 。”

  然而,不论是“忘记出处”还是“没有出处”,该网民传播的都是错误信息 ,最终因广泛传播而引发误解。

  与之类似,近期这条“感染XBB.1.5会大小便失禁” 的圈群聊天记录同样经不起推敲 :聊天对象不明确,无法判断聊天者 的身份;聊天称北京有人感染,却没有患者、地点 、是否真的感染了XBB.1.5等具体信息 。总之,仅从聊天记录,根本无法判断相关内容 是否真实 。然而,这条“无头无脑”的消息却再次被转发。

  从近期涉疫谣言看,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不加辨别随意转发, 是谣言频发的重要原因 。部分网民为了博取关注 ,编造身份 、编造事件,如某网民虚构身份称自己 是病毒学博士且在5天内感染了两种不同的毒株;也有部分网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故意截取那些不负责任或不可靠的言论传播。

  总而言之 ,目前所有关于“感染XBB.1.5会引发严重腹泻”的言论都来自部分网民揣测或故意编造 。加上部分网民不了解情况,一传十十传百 ,才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蒙脱石散脱销”“囤积纸尿裤”等现象。上海辟谣平台特别提醒 ,目前多方均对该话题辟谣 ,希望公众不要再相信并传播那些无中生有、夸大其词 的信息。

  朋友圈及圈群聊天不能太随意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发布及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都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

  发朋友圈称“XBB.1.5会攻击心脑血管、引发拉肚子”的当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在当地派出所做了笔录 。但因其只 是将相关言论发在朋友圈并没有主动散布到微信群、微博等公众平台 ,所以民警只 是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

  “没有主动传播”让该网民免于行政处罚 。但 是 ,并非所有 的不负责言论都能免于处罚。例如,那名编造“病毒学博士5天内感染两种不同毒株” 的网友,就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

  相关法律明确了在各种社交平台 、圈群聊天中发布不实信息需要承担 的法律责任。例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提到,散布谣言,谎报险情 、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处5日至10日拘留 ,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 的 ,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291条提到“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明确,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 、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 的 ,处3年至7年有期徒刑 。

  在涉疫谣言中,有不少 是个人在圈群聊天或发布在朋友圈等社交空间后被截屏传播 的 。由此可见 ,社交平台并不是私密空间,都带有一定的公开性质 。何况大部分人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时 ,不会声明禁止外传,这意味着相关信息会被再次传播。与之类似,在圈群聊天 ,尤其是那些人数众多 、聊天者未必互相认识 的圈群中,任何一个人的言论都可能被截屏传播到圈群之外,而且在截屏过程中也不排除被断章取义 。

  可见,在社交平台发表未经证实、个人猜测等言论,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议网民在社交平台或圈群发言时,不要太随意 ,更不要发布未经证实 、纯属个人揣测的消息,避免引“谣”上身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