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4-07-23

中国电影2022:现实主义 、类型化与问题意识******

  作者 :张冲

  2022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约为286亿 ,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几位 的有《长津湖之水门桥》《独行月球》《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人生大事》与《万里归途》等 。纵观2022年的院线电影,可以看到现实主义题材依旧是商业电影的主打招牌,从新主旋律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到喜剧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包括口碑不错 的艺术电影如杨荔纳 的《妈妈!》等 ,大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为观众提供不同时空方面的社会现实 。考察这些电影会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特征,即在不同 的时空内对社会现实加以呈现,在此现实主义题材 的创作中,类型化 、民族化特征愈加明显,且对社会问题 的深切关注愈加多元。

  现实主义影片中 的历史 、现在与未来

  2022年大年初一上映了徐克导演的抗美援朝故事片《长津湖之水门桥》 。该片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七连的战士们在连长伍千里 的带领下,兵分四路进行突击、火力 、爆破与掩护 。电影在呈现连长伍千里 的组织、作战能力 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位普通军人从青涩少年历练为成熟战士 的过程。

  饶晓志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的撤侨电影《万里归途》则较为鲜明地彰显了中国国力,呼唤“为人民”的公义精神。电影以温暖现实主义 的风格,书写了海外撤侨过程中,外交部工作人员对海外侨民及打工者 的爱护与自我牺牲 。同样具有温暖现实主义特征 的影片还有薛晓璐导演 的《穿过寒冬拥抱你》 。故事发生在新冠疫情刚刚开始的武汉,讲述人们如何面对封城和治疗 ,如何解除焦虑,面对生活。电影试图以温情来疗愈焦虑中 的大众——快递员 、外卖骑手、城市中产阶层、医生与教师等 。疫情下,困难激发了他们爱的能动性,也给了周围人积极的力量和勇气 。这些追光者 、发光者以微笑、爱和奉献抵御困难。

  在国际生态环境批评方兴未艾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免不了对未来 的现实加以讨论。吴炫辉导演 的《明日战记》将时间定格在未来世界,一方面批评地球因人类 的过度开发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一方面批评权力欲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军人和总指挥在科学改善“潘多拉”与“天幕”计划之间展开博弈 ,此叙事线使得这部电影带有一定的寓言与评判功能 。

  “现实主义” 是针对“浪漫主义”的不切实际而提出 的 ,并试图抵制“浪漫主义”中 的谎言 、幻想与伪饰,对“既缺乏教育意义也没有娱乐作用”,又“暴露作者无知”或“蹩脚” 的作品持审慎态度 。文牧野导演 的《奇迹·笨小孩》中年轻 的哥哥景浩为了给妹妹治病,必须在一年半内凑齐35万元。他创办好景电子元件厂 ,拆解残次手机中 的零件卖给手机公司 ,只要良品率达到85%以上,4个月就可以赚80万元 。哥哥 的公司在既没钱又没人 的情况下,以直面抗击苦难的方式成功了。刘江江编剧并导演的《人生大事》通过殡葬师这一职业来讨论人的“生死”问题与当下的关系 。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后的一次出殡中,被孤儿武小文纠缠上 。影片除了对“生死”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对如何面对成功学、励志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难以避免的陷阱是煽情 。关于这一点,捷克哲学家贝尔纳德·博尔扎诺指出:“在对仍具有争议性 的话题进行讨论时,必须进行冷静清醒的省视 ,而非更多使用煽情式语调或非经过思虑 的言辞 。”韩寒编剧 、导演的《四海》中的吴仁耀与“丧偶式”父亲、与暗恋女孩之间铺陈了太多泛滥乏味且缺少逻辑 的情感;同样 ,杨荔纳 的《妈妈!》亦 是如此 ,银幕上满溢着父女间 、母女间的煽情,与她之前富有独立思考 的电影《春潮》截然不同。

  类型化 、民族化与现代性

  电影的“类型化”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戏剧 的“完整动作”摹仿说息息相关。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 的伍万里较好地完成了从“不懂事”到“懂事” 的成长 ,净化了心灵 、升华了认知;邢文雄编剧、导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米兰完成了从“骗人”到“不骗”且舍命救人的突转,使得观众在此突转变化中 ,精神上得以“净化”与“升华”;《奇迹·笨小孩》使得“笨小孩”从不可能产生“奇迹”到“奇迹”发生。

  喜剧电影是中国院线片 的重要类型之一,2022年内地 的大部分喜剧被东北地域文化所感染,如《独行月球》《东北虎》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 。这些影片呈现的东北现象凸显了游牧文化对中原文化 的有益补充和丰富 ,在银幕上呈现了不同于儒家文化 的酒神精神 、自由 、创造力与生命力 。张吃鱼导演的《独行月球》更是如此。地球末日时分东北 的独孤月 、马蓝星为拯救全人类放弃了个体生命 ,此寻找希望与光明 的主题,拓宽了以往内地喜剧电影的视野与格局 。

  2022年 的很多电影具有杂糅类型 的特征 。如《独行月球》 是喜剧与科幻 的杂糅 、《明日战记》是科幻与动作的杂糅、《熊出没·重返地球》 是动画 、科幻 、喜剧与儿童电影 的杂糅 、《新神榜·杨戬》是科幻、儿童加传统文化类型 的融合 。林汇达导演 的《熊出没·重返地球》杂糅了多种类型电影的风格 ,同时还对《功夫熊猫》(2008)、《超能陆战队》等动画电影进行戏仿与情节借用。虽然剧作上对熊二的塑造及线索的铺陈方面存在问题 ,但整体来说 ,还算 是一部能让“合家欢”观众接受的影片 。从此可以看出院线电影在商业化、类型化方面的新推进 。

  《新神榜·杨戬》

  除了类型叙事上的推进,2022年 的中国电影仍在以“民族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的道路上探索 。如赵霁导演的《新神榜·杨戬》取自传统文化中封神的神话故事 ,但其在电影主题 、空间创意与人物形象方面具有现代意识 ,从整个影片的基调上来看,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潜力和可发挥的无限空间 。

  2022年 的多部影片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讨论现代性就要讨论它与现实主义 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 :“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 的论争 ,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 的位置 。”在未来 ,现代主义或者现代性能否作为补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元素?虽然卢卡奇批判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主观体验而割裂了人与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 ,并认为其“现实的稀薄导致人格的解体”,但是如果对“形式主义”“主观体验”及“去现实化的人格”进行充分反思的话 ,会不会对中国现实主义进行有益 的补充 ?毕竟西方现代主义电影伴随着电影的诞生也前行了一百余年。从《独行月球》中的“全人类”意识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对“人性”的反思 、《明日战记》中 的生态环境问题、《新神榜·杨戬》中女性和玄鸟守护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和“安宁”等 ,可以看到,现代性既能生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奇观 ,又能与世界电影做跨文化对话。

  艺术电影对社会问题 的深切关注

  2022年 的一些艺术电影显示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 。比如 ,《妈妈!》将阿尔茨海默症及中国老龄化问题呈现在银幕上。李玉 的《断·桥》虽然在叙事方面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但它以近似黑色电影的方式呈现了“利益”与“正直”选择 的问题 。

  2022年初耿军导演的《东北虎》是艺术电影的一个亮点 。影片以东北式 的狂欢呈现了世俗生活中“俗”生活、“雅”文化与人 的高贵之处 。影片以静物特写镜头开始,在搪瓷盆里化着 的冻柿子 、冻秋梨犹如一幅静物油画,它和影片缓慢的鹤岗前工业节奏及东北人 的游牧特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影片独特 的风景 。收入不高的教师徐东为了贴补家用要去开挖掘机赚外快 ,和护士的暧昧关系被妻子美玲发现。美玲以她“坚强约等于狠”的方式处理此事——她理性地将生活 的苟且和一地鸡毛清扫出家庭空间 ,使得女性人生充满了能动性和自足性 。除了美玲 ,电影中的诗人罗尔科 、建筑商马千里以及给马千里送风筝 、带鱼和钱 的市郊小二也独具特色 ,带有世俗 的狂欢特征 。但《东北虎》却不是闹剧 、趣剧,而是充满了现代幽默 、生活智慧与人情厚度 的影片 。

  2022年的中国电影,整体创作有一定 的进步 ,出现了新 的科幻喜剧类型,主旋律大片在类型化创作上也渐趋成熟 。2023年若在思想性 、历史问题深刻性与经典叙事性方面有所超越,则中国电影纵身一跃而跻于世界一流电影之列,或许可期 。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55世纪

“新冠预测者”曹云龙 :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 正研发新药以提高防治效率******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韦香惠)不久前 ,《自然》杂志(Nature)公布了2022年度科学影响“十大人物”(Nature’s 10)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入选 。

  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过去一年间为重大科学进展做出重要贡献 的人物 。曹云龙的入选理由 是 ,作为新冠预测者(COVID-predictor),追踪了新冠病毒的演化 ,并准确预测了新突变和新毒株的出现 。

  日前 ,中新网专访了曹云龙 ,就目前全球几种主要流行毒株的特点、奥密克戎致病性变化、以及感染防治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不同突变株每年可导致多个感染高峰

  曹云龙介绍 ,国内现阶段主要流行的 是BA.5.2和BF.7,二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 。他表示,我国大部分人群接种 的 是原始株疫苗,其诱导 的体液免疫被奥密克戎突变株严重逃逸 ,加之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已经一年以上,体内中和抗体水平下降 ,进一步削弱了预防感染的作用。

  他提到 ,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 。但 是,与BA.5.2和BF.7相比 ,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 、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 ,康复后产生 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 的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 的 是 ,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 ,不排除出现因BQ.1.1 、XBB或者 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的毒株驱动 的感染高峰 。

  以色列人群新冠重复感染率大型队列研究 受访者供图

  在国际上其它地区,重复感染已司空见惯 。曹云龙提供的数据表明,最新流行株如BQ.1.1和XBB的重复感染率已达到40% ,并在持续攀升。他表示 ,今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目前看来 ,国内也很难完全避免。

  重点关注奥密克戎在高危人群中 的致病性

  曹云龙表示 ,现在看到 的奥密克戎的致病性整体上下降 ,主要 是因为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大量人群感染导致的免疫力增强 。虽然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防止感染,但可以减轻症状,所以看上去似乎 是病毒 的致病性下降了。但他强调 ,这并不能与病毒的天然毒性相提并论。

  曹云龙提到,社会群体中还有很多无法接种疫苗或者接种后无法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人群,例如免疫缺陷人群 、高龄老人、以及肿瘤患者等 ,他们也是新冠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 的高危人群,因此仍然需要监测奥密克戎在这些高危人群中 的致病性 。

  他介绍,在美国、英国 、日本等国家 ,奥密克戎已经造成极大的死亡和重症负担。例如 ,在英国,奥密克戎BA.1造成的总死亡人数与Delta相当,虽然从BA.1→BA.2→BA.5,死亡峰值呈现下降趋势 ,但累计的死亡总数并没有大幅度下降。而日本今冬疫情造成的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已逼近历史记录且尚未出现下降趋势 。

  曹云龙表示,目前的疫苗对重症 的预防效果都较好 ,提高老年人 的疫苗接种率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适合疫苗接种 的人群,则需要探索其他应对策略。

  日本过去两年每日新增新冠死亡人数变化 受访者供图

  广谱中和抗体有望提高治疗和预防效率

  曹云龙认为,如何让疫苗和抗体药物 的研发周期跟上病毒进化 的速度是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抗体药物 的临床开发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它能够使得社会受益 的前提 是该抗体能够应对未来半年到一年后所流行病毒 。”曹云龙表示,新冠病毒突变较快,且免疫逃逸特性强 ,如何挑选开发广谱抗体药物 ,使得药物研发跟得上病毒突变至关重要,也 是目前研发能够高效预防感染 的疫苗所面临 的痛点 。

  曹云龙团队建立了新冠免疫逃逸突变位点预测模型。他表示 ,预测到未来新冠会发生 的突变,可以提前挑选出不受这些突变影响的抗体药物进行临床研发。

  目前 ,曹云龙团队已开发两个广谱中和抗体SA55和SA58 。据介绍 ,这两个抗体 是从接种新冠疫苗 的非典康复者体内筛选的,其作用位点避开了人群免疫 的优势免疫表位 ,使得其很难被逃逸 。

  “SA55在目前 的人群免疫背景中几乎不存在类似抗体 ,也 是目前唯一一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并对目前所有已知 的新冠流行毒株都有效 的抗体。”曹云龙介绍 ,SA55和SA58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产品剂型包括注射剂和喷雾剂 。其中 ,注射剂可用于治疗和长效预防中重症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或免疫缺陷人群等不适合疫苗接种或免疫反应差 的人群。

  与注射相比,喷雾剂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 ,只需很低 的剂量就可实现预防感染的作用。初步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SA58喷雾剂用于暴露后预防对有症状感染 的保护效率可高达80%以上 。“SA55活性更高,预防效率预计更高,且所需剂量会更低、成本也会更低” 。

  曹云龙提到 ,SA55/SA58喷雾有望成为一款可供全民居家日常使用的新冠预防和治疗产品 ,目前正在准备进行更为严谨的双盲临床试验 。

  新冠鼻喷中和抗体使用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虽然不能保证SA55未来一定不会逃逸,但我和团队已经在开发其他候选抗体 ,如果SA55被新毒株逃逸 ,可以马上有新 的抗体替补 。”曹云龙表示 ,除了广谱抗体 ,他和团队后续还将研发广谱新冠疫苗 ,以解决现有疫苗面临 的技术瓶颈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