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lv_彩神lv
彩神lv2023-01-31 16:05

“阳康”后不适如何缓解 ?官方详解第十版诊疗方案******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韦香惠)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医疗救治 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 是重要着力点 。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扩容增能 殷立勤 摄

  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诊断和治疗手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在诊断标准上,将新冠病毒 的抗原检测阳性纳入了诊断标准,主要考虑是抗原检测对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有非常好的检测灵敏度 ,特别 是随着抗原检测技术不断优化和成熟,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病毒载量高 的感染者检出率比较高。同时 ,抗原检测非常方便 ,简单易行,方便感染者在家里进行自测 。

  在临床救治方面 ,国家卫健委充分借鉴三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一是加强关口前移;二是进一步规范重症救治;三 是坚持中西医结合 ;四 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 。

医护人员为市民进行氧饱和度检测 。 殷立勤 摄

  临床分型为何取消普通型 ,增加中型

  郭燕红解释,中型定义是持续高热大于3天,在静息状态下吸空气的指氧饱和度要大于93% ,影像学可见特征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但是它比重型 ,也就 是氧饱和度小于93%的程度要轻 ,这类病例归类于中型 。

  她表示,第十版诊疗方案 的调整 是根据感染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分为轻型 、中型 、重型和危重型 ,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临床分型调整以后 ,也更加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 的病情进行综合研判 ,并给予综合 的治疗措施。

医护人员在CT扫描室帮助市民进行拍片 。 殷立勤 摄

  高危人群为何由60岁以上调为65岁以上

  第十版诊疗方案中 的重型和危重型高危人群 的判定标准,年龄从第九版 的大于60岁改成了大于65岁。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解释,关于这次微调 ,在临床实践中 ,确实发现65岁以上 的患有基础病 、尤其没有打疫苗 的人群重症化和危重症比例更高,目前临床上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所以这次诊疗方案进行了微调。

  “不管60岁还 是65岁 ,我们都要强调伴有基础病 的 、没有打疫苗的更需要关注。”王贵强表示 ,希望在临床实践中将这些高风险人群纳入管理 ,早期干预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 的风险。

村卫生员在卫生室准备中药与县乡医务人员及村干上门开展巡诊服务。 吴德军 摄

  针对“阳康”后不适,提出三种治疗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提到 ,每一位患者都十分关注“阳康”后的不适 ,第十版方案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 的临床特征提出了三个状态 的治疗方案。

  他介绍,一 是针对乏力伴有脾胃功能虚弱 ,提供了经典名方六君子汤治疗 ;二 是针对乏力伴易出汗,心慌胸闷等不适,推荐了沙参麦门冬汤 、竹叶石膏汤等经典名方 ;三是针对目前最常见 的咳嗽痰少等不适,方案推荐了射干麻黄汤。

  刘清泉表示,第十版方案非常关注核酸 、抗原转阴后 的诸多不适,尤其 是更加适用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转阴后 的康复治疗 。(完)

彩神lv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朱鹮野外种群从1981年 的7只增加到6000余只,藏羚羊野外种群从7万只增加到约30万只 ,在野外一度消失 的野马 、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这些野生动物种群 的恢复 ,离不开这些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保驾护航 。

  2022年12月30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 ,为了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规范利用 、严格监管 的原则,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表示 ,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做好与生物安全法 、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关法律 的衔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与新形势下野生动物保护实际需要相适应

  “2021年云南大象北上及返回之旅,让世界看到了我国保护野生动物 的成果 。”岳仲明介绍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制定 ,2004年、2009年和2018年三次修正,2016年进行了修订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 ,维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20年5月至7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 。此次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评估野生动物保护法 ,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法律修改 的意见建议,为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提供依据 。

  “检查中多地反映,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配套 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新形势下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执法检查报告显示 ,存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相关法律衔接不够等问题 ,表明相关法律制度亟待修改完善 。

  对此,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科学决策 。

  2020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会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修订草案印发各省(区 、市)人大和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代表 、研究机构 、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征求意见,并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

  2022年8月,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 。“会后公开征求意见期间 ,共收到3806位社会公众提出的12057条意见 ,另收到来信11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介绍 ,社会公众主要就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展演、放生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在草案三次审议稿中作了体现。

  修法完成后 ,推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已提上日程 。岳仲明表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快制定 、完善相关配套规定 ,健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严格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

  回应社会关切

  加强外来物种防控、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

  近年来,诸如外来物种入侵、野生动物损害人身财产安全问题等新闻不时见诸媒体,引起社会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修订中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予以了积极回应 。

  “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从境外引进 的野生动物物种不得违法放生、丢弃 ,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 ,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岳仲明介绍,发现来自境外 的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谢屹表示,外来物种危害 是全方位 的 ,不仅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 、退化以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 ,更严重危害到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 的当地物种,才能够实现因‘放’而‘生’。”

  此次修法中,还增加了“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 的规范、引导”等内容。“一些社会公众放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放生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做到合法有序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表示,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 ,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

  此次修订中,对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 的细化也成为一大看点 。

  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些地方野猪等野生动物泛滥成灾,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农牧生产。“野生动物肇事的问题根源在于野生动物活动区域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区域 的空间重叠 。”谢屹表示 ,得益于我国多年持续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但作为关键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地因为面积既定和生态承载力有限 ,导致了此类问题呈现加剧态势 。

  此次修法对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予以细化 ,其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 、监测和评估情况,对种群数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的物种,可以采取迁地保护、猎捕等种群调控措施 ,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 。

  “根据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野生动物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 ,采取措施造成野生动物损害的 ,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秦天宝表示,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还将中央财政对致害防控的补助范围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致害严重 的陆生野生动物,“因此诸如野猪等野生动物也被纳入其中。”

  凝聚各方合力

  为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提供直接法律依据

  做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近年来,随着公益诉讼制度在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方面作用愈发凸显 ,此次修法新增 的公益诉讼相关条款,对满足实践发展需要和破解制度发展瓶颈是关键一步。

  “此前 ,依据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实际上已经‘隐含’在了公益诉讼适用 的范围之内。”秦天宝表示 ,此次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则明确为检察机关等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这同时也有利于调动相关社会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的积极性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唐家河保护区) 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属2019年1月挂牌成立 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 。2015年以来,四川省青川县某肉羊养殖场以及村民韩某某等长期在唐家河保护区内违法放牧 ,破坏了大熊猫及其伞护 的野生动植物 的生态环境,尽管唐家河保护区管理处针对上述违法行为多次向有关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

  2020年5月 ,青川县检察院主动走访县内自然保护区时发现该案件线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 。同时 ,检察机关兼顾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养殖户合法权益 ,推动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养殖户退出自然保护区补偿问题 ,引导自然保护区原住居民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乡村振兴产业中的重点项目 、有偿参与国家公园管理 。

  “本案是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第一案 ,彰显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介绍,自2020年以来 ,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万余件 ,既涉及国家保护的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也涉及动物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 ,以及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和本地重要生物种群的保护等。

  “如今公益诉讼条款写入野生动物保护法 ,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林业和草原 、农业农村 、生态环境等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 的协作配合,形成公益保护合力。”胡卫列表示,下一步 ,检察机关将深入调研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制定相关办案指引 ,指导各级检察机关规范办理此类公益诉讼案件 。

  版式设计:蔡华伟

  本报记者 张 璁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lv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