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00平台-500平台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500平台-500平台

来源 :500平台2024-07-14 17:48

  

500平台

为分到“糖”吃,民进党派系内斗“刀刀见骨”******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吴薇 王琪】由蔡英文一手主导的“行政院”改组 ,在1月31日画上了句号 ,但民进党内部不同派系间 的2024“卡位战”,或许才刚开始走向白热化 。纵观新“内阁” 的人事安排 ,最明显 的就 是“派系共治”和“派系平衡”,但即便几大派系能够“雨露均沾” ,“政治分赃”依然是民进党内斗不变的主题 。而不择手段的权力斗争 ,只会让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只为权力,不为发展”越来越失望。

  四大派系“都有糖吃”

  先来看一下这次台“行政院”改组,各派系分到 的位子:英系的陈建仁出任“行政院长”,“行政院副院长” 是新潮流系、但与英系交好 的郑文灿,属于“正国会”派系的前基隆市长林右昌出任“内政部长” 。部会副首长层级 ,也基本上延续了该路线,像“涌言会”的阮昭雄出任“侨委会副委员长”,新潮流系 的前台北市议员梁文杰任陆委会副主委 。用台媒的话说 ,“各派系都有糖吃”。

  上文提到的就是目前民进党内 的四大派系。1986年该党创立之际,由在野政治人物与地方人士结合而成 ,各有其不同 的政治理念 ,随后逐渐演变成派系。其中新潮流系的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 ,可以说,“先有新潮流 ,后有民进党”。英系在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成立,以“小英之友会”为主体 ,代表人物包括陈建仁 、高雄市长陈其迈等。“正国会”成立于十几年前 ,以“立法院长”游锡堃为代表,主要政客包括刚出任“内政部长”的林右昌等。“涌言会”于2016年由亲绿的三立电视董事长林昆海主导组成,俗称“海派”,以“立委”王定宇为代表。民进党还有一些小的派系 ,比如以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为首 的苏系,代表人物是他 的女儿、“立委”苏巧慧等。

  各派系内部还有小的派系。前“立委”邱毅2月1日告诉《环球时报》 ,新潮流系内分为“南流”和“北流” ,前者就 是以赖清德为代表,“北流”是以郑文灿为代表,与蔡英文关系更为密切 ,而蔡英文也通过拉拢郑文灿制衡赖清德,分化南北流 。此外 ,还有一些已消失的派系,像美丽岛系成立于1984年 ,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 、许信良等人为代表 ,1996年后逐渐没落 。

  2006年7月,民进党全代会通过解散派系 的提案,要求立即禁止以派系名义设立办公室、招募会员 、收受会费、对外募款等 ,党职人员和公职人员任职期间应声明退出派系 。台北驻日代表谢长廷成立 的“福利国连线”就是在此时解散的 。这份提案被视为冲着新潮流系而来,但该派系随即转到台面下,成立“台湾新社会智库”,继续培养接班梯队 。

  新潮流系不像英系等围绕特定核心人物,也不像其他派系只需缴纳一次会费,而 是每个月依据职务缴纳固定费用 ,从助理幕僚的几百元新台币到“立委” 、市长一个月上万元,这些钱成为其维系人员培养 、选战布局 的经费,也 是其成为民进党实力最强派系 的“秘诀” 。“甚至比对敌人更狠”

  民进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实行“派系共治”,各路人马不时结盟 ,分食“政治蛋糕” 。像英系在2016年选举前势力较弱 ,因此选择与当时党内第二大派系“正国会”结盟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建民2月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民进党内派系斗争 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政治文化 ,对权力分配至关重要,所以尽管陈水扁当年还废除派系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派系存在发展的现实 。他直言 ,“谈论派系 ,其实也是在谈论民进党内部的政治权力分配和斗争”。以2020年“立法院”为例 ,在民进党61席“立委”中 ,只有6人没有派系背景,新潮流系人马最多,有18人;其次是英系 的14人 ;第三大派系“正国会”有9人。

  “有必要这么急吗 ?”“4年前被你做掉,这次就 是要把你做掉,不然要怎样!”2018年12月13日下午 ,大门深锁的台南市议会民进党党团办公室尽管不让媒体靠近 ,但办公室内的呛声、激烈 的争吵声,仍然从门内传了出来 。当天 ,台南市议会民进党党团甲级动员,讨论正副议长选举人选推举事宜 ,结果大家吵成一团,气氛火爆 。最后 ,以时任副议长郭信良为首的非主流派7名议员愤怒地拂袖而去 ,走出会场时还不断痛骂“蛮干 ,太鸭霸了” 。事后,郭信良与国民党、无党议员联盟结盟 ,经过两轮投票惊险当选议长。

  为了分到“糖”吃 ,民进党各种党内选举往往杀到“刀刀见骨” ,比这刺激的情况有很多,岛内媒体经常提起 的就是2019年民进党党内初选 ,英系人马为了让蔡英文出线 ,操控网军大举攻击新潮流系 的赖清德 ,逼得赖清德在记者会上不断“求饶” 。

  还有一些内斗是在台面下进行 的 。2021年3月,“涌言会”的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被爆多次出入同党美女发言人颜若芳的住处,疑有婚外情 ,两人都声称 是房东与房客 的关系 。一时间,王定宇成了众矢之 的。事后有媒体爆出,背后恐涉及民进党内派系斗争 。前“立委”李俊毅称 ,有可能 是新潮流系要保现任台南市长黄伟哲,而出手修理王定宇 ,这件事之后,王定宇要选台南市长大概就没机会了 。一名匿名媒体人也在脸书粉专质疑王定宇 的料是谁爆 的。他说 ,一般这种婚外情被爆料绝大多数出自原配,但感觉王太太并不知情 。联想到绯闻男女主角都是民进党 的人 ,“除非自己人,否则很难获得相关信息 ;即使是媒体记者,若不 是非常信任 的自己人,也不会知道” ,所以“爆料者只剩下一个可能 ,就是民进党自己人”。

  王建民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苏贞昌和谢长廷当初争夺党内候选人的情景。他说,两人斗争非常激烈 ,相互辱骂,除了政治攻击外,用的一些污蔑性语言“前所未见”,甚至比对敌人更狠。再比如 ,赖清德曾被蔡英文网军“修理” ,他这次出头后第一时间就清除了蔡的智囊洪耀福 ,“这才 是赖清德复仇 的开始” 。不过邱毅提到 ,蔡英文掌握行政机器,控制情报单位,英系可以收集证据放给媒体曝光 ,并用财税调查吓阻企业金主金援赖清德 。

  本质就是“分赃”

  “派系共治”被民进党视为赖以稳定 的“基石”,陈水扁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担任党主席时就有解散派系 的声音出现,也通过了提案 ,但“派系解散不了”。

  不过,一些派系被认为“前景不妙”。一是苏系,以前苏贞昌还能靠“行政院长”的权位维持苏系,现在将面对后继无人的处境 。二是英系 ,该派别高度依赖蔡英文个人,也最大程度地分享蔡英文带来 的“政治红利”。一旦蔡英文2024年卸任,本就组织松散 的英系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原来 的不少成员为了各自的政治前途将纷纷改投新主,重新寻找政治靠山 。所以蔡英文才会拉拢陈建仁入党,壮大英系力量 ,避免提前跛脚 。

  不择手段的权力斗争,只会让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只为权力,不为发展”感到失望 。王建民说 ,如果矛盾不能调解缓和,中间 的浅绿选民肯定感到失望,抛弃民进党。联合新闻网1月30日称 ,“派系共治”向来是比较斯文的说法,其本质与“分赃”差别不大 ,蔡当局美其名曰要组成“战斗内阁”来迎战2024年选举,但从“阁员”名单看,“充其量不过是透过资源分配来安抚党内各山头,潜台词是谁也别想造反”。《中国时报》称,从去年“九合一”选举以来,民进党选情处于危急状态,派系抢资源肯定抢破头,稍有闪失就会打破派系平衡 ,蔡英文寻求表面平衡的布局 ,恐引发更糟 的失衡 ,进而冲击2024年选情。

  不过 ,民进党向来把冲突表面化。岛内政治学者赖岳谦2月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新潮流系虽然在民进党内占据主导地位,但 是由于民进党 的玩法 ,他们基本上不会赢者全拿,“是拿大块 的,他们走分赃政治” ,这也就 是为什么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很激烈,但大家都会留一条后路。蔡英文也曾在胜选后声称 ,“民进党可以竞争 ,但竞争结束了就是团结”。对于2024年选举,国民党仍要保持高度警惕 。

【中国这十年·焦点面对面】中国人 的“文化获得感”从何而来 ?******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 :中国人 的“文化获得感”从何而来 ?

  ——专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

  中新社记者 王诗尧

  北京冬奥会上 ,倾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创意惊艳世界 ;节假日里,身穿汉服 的年轻人们洋溢着笑脸 ,为街头增添一抹亮色 ;网络直播间中,“乡土艺术家”透过一部手机将家乡 的非遗绝活,向千里之外 的网友展示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 ,也不 是盲目排外,而 是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辩证取舍 、推陈出新。”十年间人们以古为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不断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给国人源源不断 的文化获得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日前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说 ,近年来的“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诗词热”,都 是传统文化复兴 的重要标识 ,让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更深入了解的冲动 ,满足自己与民族历史亲密接触 的强烈愿望。

  十年间 ,国家对文化事业始终高度重视,并提供大量支持,向中国民众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为人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 的精神素质提供良好条件 。

  十年来 ,中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 ,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 、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张颐武指出,近十年来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非常显著,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等 。

  过去十年间 ,随着新国潮的兴起发展,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愈加紧密 。故宫变身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文具 、食品 、服饰等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传统戏曲通过互联网的传播焕发了新机……

资料图:故宫博物院内太和殿与水中倒影形成“镜像”。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资料图:故宫博物院内太和殿与水中倒影形成“镜像”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在张颐武看来 ,“新国潮”为文化提供新 的可能性 ,最终也会成为优质的文化资源。他强调:“国潮 的发展正在方兴未艾阶段 。国潮就 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变成新时代的新东西,也就是以古为新。这样,我们民族的深厚根基才能够不断在老干上开新枝。”

  十年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更大大提升了国人 的文化自信。“中文热”席卷全球,努力学说中文的海外学子遍布世界各地。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阅读中文小说、观看中国影视剧等 ,他们学习热情高涨 ,令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受众群体持续扩大 。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发展 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之中,而是在十年间遍及城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及乡村文明之于中华文明 的特殊意义。他指出 ,“乡村文明 是中华民族文明史 的主体 ,村庄 是这种文明 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 ,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不论是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 ,还 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都具有引领作用。文化之于广大乡村,既有产业以及物质层面 的帮扶和支持,亦有精神上 的赋能 。

  “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 是互相扶持、互相支撑的关系 。乡村振兴让中国农村焕发活力,让我们的乡愁有归宿;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的同时 ,乡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张颐武如 是说 。(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 :中华文化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自信 的基石 。您认为国人 的文化自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十年来又有哪些提升 ?

  张颐武:中华文化既开放又能保持主体性 , 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家园 ,也 是文化传承积淀 、提供民族主心骨 的力量。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有非常重大 的进展,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众对国家 的认同感增强等 。

  这些年来 ,我们经历了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都提振了中国人 的自信心 、凝聚力 ,加深了对中华文化 的尊重、关爱。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力量 ,中国 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也让中国人 的文化自信得到了提升 。

  中新社记者: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让文物活起来”;从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的健全 。十年间 ,中国普通百姓从文化事业 的发展中,有什么切实 的“获得感”?

  张颐武 :国家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并提供大量支持 ,向中国百姓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为百姓能够不断提升自己 的精神素质提供了良好条件。

  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让文物活起来”都是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 ,目的就是要把“中华民族从哪来” 的问题搞清楚,让中国民众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特别 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大量考古发掘,让地下 的文物和地上的文献互证,使得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基本脉络已经比较清晰 。

  “让文物活起来”则 是社会给普通公众提供分享文明成果、了解历史传承 的机会。现在全国有6000多家博物馆,还有许多文化馆、图书馆等,公众分享文化成果 的机会更多了 。优质文化资源的传播 ,让大家更方便地体会到了文化对自己 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普惠 的重大工程 。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 ,大家会发现通过网络贴近中华文化 、与文化对话 的机会更多了 。网上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5G建设扩展到农村 ,农民们也能更快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 。

  同时 ,一系列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 ,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供给。

近年来,古田持续加大对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群的保护与利用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资料图为2021年6月7日拍摄的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近年来,古田持续加大对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群 的保护与利用 ,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资料图为2021年6月7日拍摄 的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诗词热”等蔚然成风 ,国潮、国风成为新时尚 。这十年间 的文化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和积极意义?背后原因是什么 ?未来还有哪些文化产业领域有成为新国潮的潜力 ?

  张颐武:这些年来 的“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诗词热” ,其实都 是传统文化复兴 的重要标识,让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更深入了解的冲动 ,满足自己与民族历史亲密接触 的强烈愿望。

  新文明 的创造要和传统文化紧密连接 。为了让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更没有障碍 、更容易接近,文创产品是非常好的创新亮点,许多博物馆推出 的文创产品都受到年轻人 的喜爱 。另一方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播出 ,也让“诗词热”“考古热”在日常生活里发挥了作用 。

  互联网 的发展为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热爱汉服、热爱各种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他们通过很多网络社群来关注传统文化,这些都起到了重要 的积极作用 。

  从未来发展来看,传统文化 的传播会有很多新 的局面 ,包括未来在元宇宙里传播传统文化等 。再如时尚产品领域 ,像球鞋 的设计 ,这些年来都出现大量传统文化元素。

  许多人已经自觉把传统文化 的精神融入到产品和日常生活中,这些都会为未来传统文化 的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新国潮”为文化提供新的可能性,最终也会成为优质的文化资源 。

  国潮的发展正在方兴未艾阶段 。国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变成新时代 的新东西,也就 是以古为新。这样,我们民族的深厚根基才能够不断在老干上开新枝。

  中新社记者:近十年来,中国文博行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将如何创新 、发展 ,不断推陈出新 ?

  张颐武 :中国文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 ,一些重要 的博物馆不断创新,比如故宫成为网红打卡地 ,故宫文创产品也非常流行;另一方面,十年来新建了很多博物馆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馆这样的新馆非常吸引人 ,还有一些民间博物馆也有很好的发展 。

  现在几乎每个去旅游的人,到达一地后就一定要去参观博物馆。这样 的情况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各行各业 的人参与到博物馆行业,例如义务讲解员等工作 。博物馆收藏大量珍贵 的历史文物、文献,起到保护作用;博物馆又将这些文化瑰宝传播出去,起到传承作用 。

图为《乾隆题“五经萃室”匾与“五经萃室记”围屏》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图为《乾隆题“五经萃室”匾与“五经萃室记”围屏》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记者:十年来 ,中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做出了哪些努力?未来将如何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张颐武: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人”来传承 ,它和周边 的社会环境 、社区文化等紧密关联。十年来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做出重大努力 ,可以说为全人类 的非遗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这 是文化传承非常关键 的部分。比如现在中国有300多种传统戏曲 ,戏曲不 是文献记载,要靠人来传承。目前300多种戏曲都有人来传承,通过人传承下来 ,才不会让传统文化流失 。

  另一方面,年轻人对非遗文化 的兴趣增强了 。有关爱者 、传承者 ,文化才能够生生不息 、活到未来。未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非遗文化仍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新社记者 :新冠疫情和防控常态化塑造了哪些国民文化生活中的新形态 ?又带来了哪些行业发展 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

  张颐武 :新冠疫情是这几年来非常重大 的事件 。但在这段时间,我们的文化发展也有一些非常重要 的新亮点、新趋势。其中一个方面 是互联网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方便 、快捷 ,更能服务于每个个体 ,这是疫情带来 的非常重要 的变化 。

  比如一些戏曲演员或 是一些县级剧团演员 ,他们都 是非常好 的非遗传承人 ,但因为疫情没办法线下演出。通过线上传播 ,也能得到很多跨地域观众、文化爱好者的高度认可。互联网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 的支撑、助力 。

  因为疫情受到冲击的行业里,跟文化联系密切的旅游业是其中之一 。旅游业也创造了很多新 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让文化传播能走得更远 。比如为周边游提供很多优惠措施,对推动文旅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来看 ,疫情虽然对文化发展有一定影响 ,但另一方面也 是新机遇 。当人们突破这些限制,便在新 的领域里得到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以及新 的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效?未来,文化领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哪些努力 ?

  张颐武 :中国 的脱贫攻坚 是人类历史上提升和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文化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一方面 ,优质 的电视节目现在可以通过“村村通”工程无障碍收看 ,5G 的普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另一方面 ,乡镇的文化中心建设,对于农村 的文化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 。农村人口在物质上告别贫困的同时,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更多的享受、升华。所以,未来包括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博物馆的建设,都会进一步下沉到农村 。

  对传统村落 的保护和利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源 ,令许多乡村获得一条新 的发展道路。以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 。

  其实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是互相扶持、互相支撑 的关系 。乡村振兴让中国农村焕发活力,让我们的乡愁有归宿 ;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同时,乡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

  中新社记者: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时 ,更应注重哪些方面?

  张颐武 :十年来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向全球传达中华民族声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过去中国文化出海往往是在精英领域或 是比较小的领域传播,现在则在大众文化传播层面也有很多成功范例 。

资料图 :2021年9月7日,北京,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 的故宫角楼巧克力月饼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资料图 :2021年9月7日,北京 ,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的故宫角楼巧克力月饼吸引观众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比如中国网络小说 ,在全球吸引了很多爱好者;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 ,有非常固定 的受众群体 。这些文化作品对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正面作用。

  未来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时 ,传统渠道仍将发挥作用,比如在海外华人间具有广泛影响 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 ,将继续发挥其影响力与凝聚力 。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力量扩大海外传播影响力,比如大家津津乐道 的“李子柒现象” ,就 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取得 的坚实成果。

  另外,在传播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如何适应当地受众需求 ,令其更容易体会到中华文化魅力 ,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努力 。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500平台权游终章第一集有这么多大招
2024-04-20
500平台5步让你的人脉圈更值钱
2023-12-08
500平台全方位空气净化器,8分钟净化一室阴霾
2023-09-23
500平台航母奶妈来歇脚!海军901型综合补给舰进坞保养
2023-12-03
500平台《X战警:黑凤凰》发角色海报 迎接落幕之战
2023-10-19
500平台人民币中间价下调3点 报6.7310
2023-12-07
500平台家务时间 成都男性超过女性
2024-06-01
500平台效率高手是这样练成的
2024-06-15
500平台[征集]寻找中式风景禅意美
2023-11-26
500平台BOSS请白人博主参加派对 疑种族歧视
2024-07-21
500平台考生福利:如何报志愿?
2024-03-26
500平台后悔为巴黎圣母院捐款 法国多地决定撤销捐款承诺
2023-10-12
500平台加美领导人商讨加拿大示威封堵局势 特鲁多关切美国因素
2023-10-19
500平台宋文帝刘义隆被亲生儿所杀
2024-01-31
500平台 狙击三星和OPPO,越南首富要做强国产手机
2023-12-17
500平台绿地联手3家海外开发商 打算在泰、英国等地开酒店
2023-10-01
500平台京东出征戛纳,亮相国际舞台
2023-10-05
500平台刚买一年价格掉一半!新能源车,为啥转手就尴尬
2023-11-06
500平台暗恋七年却以尴尬身份嫁他
2024-03-15
500平台球通-权威专家推荐竞彩篮彩!贺炜徐阳马健等都在
2023-09-21
500平台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在即 大批民众参观皇宫
2023-12-01
500平台北宋隐居大儒影响中国千年
2023-12-07
500平台 哇!旅行这样穿,超美der~
2024-07-16
500平台滴滴回应上线“特惠拼车”功能:在试运营阶段
2024-07-02
加载更多
500平台地图